《建材国际产能合作指引》发布 附 · 全文
建材国际产能合作指引(全文)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建材产业已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产业体系,拥有诸多世界领先的生产技术装备,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方面独具优势,已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广泛的商贸合作,初步形成了产品出口、工程承包、技术服务、直接投资、劳务合作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合作格局。建材企业“走出去”已经由产品和技术装备出口为主,向资本、服务、运营一体化输出转变,为建材产业实施国际产能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部署,积极配合 “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对重点行业“走出去”的指导,现就推进建材国际产能合作提出以下指引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推进建材国际产能合作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必然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资源释放、资源互补、资源链接、资源共享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趋势,是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举措。 “一带一路”建设的加快推进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往来将促进国内外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为国内建材先进技术装备、高效产能和贸易服务“走出去”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建材产业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推进建材国际产能合作是提升我国建材产业国际竞争力、超越引领世界建材产业的必然要求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影响深远,中国建材产业规模占全球规模的60%左右,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主要产业的技术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实力和优势。推进建材国际产能合作是发挥中国建材产业技术装备优势、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的主动作为,是由建材大国向建材强国迈进、引领世界建材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三)推进建材国际产能合作是加快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经过长期快速发展,我国建材产业在形成一定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产能优势的同时,面临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转型升级需求强烈。推进建材国际产能合作是开发行业需求、开拓发展空间、增加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是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共同追求与必然需要。
二、总体要求
(五)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新技术革命和全球经济战略布局的深度调整,以满足国际建材市场需求、推进国内建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大规模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我国建材产业业已形成的产品、技术、装备、工程、资本等优势,创新合作方式,扩大合作规模,提升合作水平,加快推进建材商贸、装备、投资、服务等多领域、全方位合作,形成建材产业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六)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愿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方联动,优化行业“走出去”市场环境,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建材企业按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坚持防范风险。按照国家整体对外战略,加强对建材产业境外合作方向引导,健全境外风险防控体系,合理把握重点和节奏。
——坚持互利共赢。广泛开展双边、多边和第三方合作。充分考虑所在国实际需求,注重与所在国和当地企业开展互利合作,扩大各方利益汇合点,促进建材产业链高中低端融合,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七)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夯实基础、完善制度、开拓市场、培育龙头、建设经贸合作区。在巩固传统商贸合作、扩大装备和工程技术合作基础上,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对主要建材及制品的迫切需求,构建从商品贸易、工程承包、装备出口、投融资合作、技术标准输出、运营管理服务等全方位“走出去”的建材国际合作新格局。力争到2020年,建成3-5个国际建材产业境外经贸合作区,实施100个以上境外合作项目,建材国际产能合作经营规模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
——“十三五”以后,根据不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位特点,面向全球构建完整的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合作体系。在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与国际知名企业以战略联盟、技术合作、股权合作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在前沿技术、建材装备、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领域开辟高端市场。建材国际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规则制定权、行业竞争力、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力争到2025年,建材国际产能合作经营规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高端建材产品和服务贸易占行业对外贸易比重达到50%以上。
三、重点合作领域与区域
(八)合作领域
首选政治稳定、经济增长潜力大、建材需求强劲、投资环境较成熟的中亚、东南亚、南亚、非洲国家和地区,以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墙体材料、石材、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等为重点产业。根据建材产品多数体量大、价值低、运输损耗高、辐射半径小等地域性特征,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建材制品和新型建材。
以扶持和培育大型集团型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为重点,通过大企业引路、强强联合或以大带小,不断拓展市场、扩大规模、提升合作能力和水平。鼓励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通过建设涵盖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墙体材料、新型建材、整体房屋等全产业链的建材产业境外经贸合作区,优化建材产业布局,培育国际化载体,促进我国建材产业集群式“走出去”,实现产业上下游配套协同发展。
(九)合作区域
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依托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推进与俄罗斯、伊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的合作;进一步向“一带一路”沿线具有潜在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国家扩展,在承接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同时,加大建材产品的出口和当地投资合作。
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合作。主动对接发达国家建材产业,重点推进与美、德、英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联合开发高性能玻纤及制品、高端玻璃、特种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等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装备市场,力争通过股权合作,在上述国家建设境外科技研发基地。
深耕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围绕中非十大合作计划,重点推进与尼日利亚、南非等国的合作;围绕重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质建材项目,满足对主要建筑材料及制品的基本需求。
四、行业指引
在有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不足的国家,以投资经营、贸易和设备出口、技术合作、工程服务等方式,将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墙体材料、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石材、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等作为重点行业,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水泥行业:发挥水泥成套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业在国际市场的优势,扩大技术装备和工程服务贸易输出。重点加大成套水泥技术装备出口及水泥厂建设总承包(EPC),特别是加大成套水泥装备生产线的出口。同时,对出口水泥熟料生产装置进行适应性改造,配套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各类废弃物的预处理设施,开展协同处置。依托重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对水泥产品的需求,推动水泥产业“走出去”。
平板玻璃行业:发挥大型骨干企业优势,积极引导浮法玻璃、Low-E玻璃技术装备等与境外产业深度融合,并在国外投资经营。以非洲、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等国家和区域为重点,建设平板玻璃生产线,开展国际合作。在国外交通便利、具有良好运输能力和辐射功能的节点城市,设立玻璃海外仓及深加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发展平台。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夯实陶瓷产品出口成果,以创新提升技术,增加新品种,提高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的世界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用户忠诚度。引导骨干企业瞄准所在国经济建设需求兴办企业。以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国家和区域为重点,在境外具有资源禀赋和产品需求的国家适时建设陶瓷生产基地,打造陶瓷行业境外经贸合作区。
墙体材料行业:以墙体材料装备出口为主,重点选择非洲、东南亚、中亚、中东欧等发展中国家,输出具有高性价比的墙体材料装备。引导墙体材料行业向装配式和部品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固体废弃物,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地区、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重点推动整体房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的推广与应用。将包括外挂墙板、保温墙、预制板、叠合梁、预制楼梯、叠合楼板等,以及装配式可移动房屋、新能源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产品向具有建筑现代化改造需求的欧美、俄罗斯、中东欧等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区域拓展。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新思路、新业态和国际人才。加强与行业内的国际企业合作,提高行业的国际化水平,打造中国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重点选择非洲、拉美、东南亚、南亚、中东、东欧等区域,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具有强烈需求,尤其是交通和电信基础设施领域亟需改造升级的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利用当地资源,采取并购或合作的模式,在当地建立工厂。重点选择中东欧、西亚北非、南亚、东北亚等区域,尤其是较适宜开展风力发电的国家,加大玻璃纤维企业在风能领域的应用。
石材行业:整合国内外石材产品和优质成套技术装备资源,引导石材产品企业、技术装备企业抱团出海,打造外向型、国际化的高端石材产业格局。
非金属矿物材料行业:以中亚、东南亚、中东欧、西亚、北非为目标区域,加大对具有非金属矿资源优势、成矿有利、资源潜力较大的沿线国家进行勘查获取境外矿业权,通过海外建厂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非金属矿制品及非金属功能材料。
五、路径指引
(十)发挥装备优势,带动工程合作
鼓励以现有建材优势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新型干法水泥和中国浮法玻璃成套技术装备、大型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品、建筑卫生陶瓷、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墙体材料、石材等主要设备出口为牵引,继续扩大对外国际工程合作,以设计设备配套、设计施工承包、工程总承包、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建设+运营+交付等合作,带动建筑工程、建筑材料、劳务、技术和资本合作。合作中,要坚持技术领先、设备先进实用、服务优良原则,把国内建材产业在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尤其在窑炉低温余热发电、脱硫脱硝、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生活垃圾及其他有害废弃物、建筑物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具有我国优势和特色的先进成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到国外市场,为全球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十一)整合各方优势,开辟第三方合作
针对我国建材产业在水泥、优质浮法玻璃、高端技术玻璃、高性能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特种陶瓷等高端装备、高端非金属矿物深加工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的高端技术差距,把我国中高端装备与发达国家高端技术结合起来,与国外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通过技术联盟、技术合作或股权合作,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对于新兴产业前沿技术、产品,其生产工艺技术应鼓励在国内逐步完善、做强,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国外发展。
(十二)利用资本优势,促进股权合作
在国内建材市场继续放开,引入国外资本和技术的同时,鼓励我国建材企业利用资本优势,选择政局稳定、政策完善、需求强劲和投资环境相对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以大企业先行带动,积极对接国外市场需求,循序渐进地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提高全球市场和资源整合能力。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重点策略。在发展中国家,突出产融结合,利用建材企业工程建设和经营管理经验,借助国内相关产业基金、一带一路基金及商业资本,在股权合作的基础上附加融资租赁和买方信贷等方式,以股权带动建材工程承包、装备出口、运营管理和备品备件等后续服务,为目标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服务;在中等发达国家,利用我国建材技术和成套装备性价比优势,可采取多种商业模式,寻求更多合作空间;在发达国家,通过建材前沿技术合作,双方优势互补。
(十三)借助“互联网+”,拓展商贸合作
鼓励建材企业联合国内行业协会、商会、地方政府等机构,在海外设立建材产品展销中心、建材商品市场、专卖店,带动陶瓷、石材、装饰装修材料等产品出口,快速推进国际商贸合作。在适宜国家发展“建材互联网+”合作,采取“跨境电商+海外仓”的商业模式建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挥建材网络营销在终端销售的优势,提高建材物流配送水平,创新建材国际发展新模式。以加快建设主要面向建材产业链及上下游企业的跨境电商平台、物流配套服务体系、供应链融资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重点,加强国内外企业经贸合作和信息交流。近期重点围绕基础较好的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开展建材网络交易,并不断适时向需求成熟国家扩展。
(十四)加强政策对接,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合作
秉承“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将“一带一路”倡议与所在国发展规划对接,以沿线国家的中心城市为重点,以建材产业境外经贸合作区合作为载体,进行科学规划、集约布局、产业链开发,在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和企业等层面,以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生产模式,力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在国外推广我国建材产业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运营的标准、模式、经验,将现代化的经贸合作区打造成建材产业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名片。
在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符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建材产业“走出去”的重点目标国家,建设2-3个集约化、绿色化、功能完备的建材产业境外经贸合作区,引进我国混凝土制品、土工材料、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材等建材优势企业,带动工程承包及配套服务企业“走出去”,打造建材产业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标杆。
(十五)延伸产业链,优化资源合作
对具有非金属矿资源优势、成矿有利、开采利用潜力大的沿线国家加大勘查、勘探力度,以自主或合资方式获得矿权。鼓励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国外矿业公司、少数股权投资合作投资等模式,实现与国外成熟矿业公司的合作。鼓励通过在当地建矿设厂,获取高附加值的非金属矿矿物材料和深加工制品。鼓励通过政府间双边贸易谈判或对外经济技术援助项目合作,以资源互换等多种方式获取非金属矿产资源。
六、保障措施
(十六)加强规划引导,有序推进产能合作
根据我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总体部署、《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的指导意见》及本《指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分析目标区域建材需求和市场变化,制订重点国别建材产能合作国别指南,协助目标国编制建材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建材产业体系;指导建材企业有组织、有目标、有重点、有分工、有协作地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十七)鼓励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服务国际产能合作
鼓励建材企业积极申请丝路基金等基金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对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融资支持。鼓励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与建材企业合作,参与建材国际产能合作。建材产业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集群等机构配套基金加大对建材国际产能合作支持力度。鼓励国家大型综合性建材企业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在境内外市场募集资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建材“走出去”投资基金,为有意愿开展境外合作的建材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材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十八)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加强行业组织协调
鼓励建材企业、行业协会与商会、中介服务机构在政府部门指导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材“走出去”交流与合作。鼓励行业中介服务机构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政策法规、投资环境、建材及上下游产业发展、国际行业标准等方面研究,建立“建材走出去数据库”,解决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建材企业“走出去”提供多方面技术咨询和中介服务。
鼓励建材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有序建立各种形式、各层级的分地区、分子行业的建材“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产业联盟,加强联盟内上下游企业间的互利协作、抱团出海,全面提升我国建材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竞争与合作中的整体地位。
(十九)加快标准对接,促进互通互认
加快建材行业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推广,加快重点行业、急需领域产品或工程技术标准的外文版翻译。树立我国标准与产品、服务协同走出去理念,加快建材标准国际化推广,争取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动或主导地位,在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纤维等部分行业已实现标准国际化对接的基础上,加快其他行业或重点标准的国际化对接步伐,尽快形成标准认证国际互认体系,减少和消除非贸易技术性壁垒。
(二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增强行业自律
加快建立全行业统一的、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信用评价体系及信息平台,对企业履行国际责任和社会承诺的意愿、能力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开展境外建材产业合作的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行业自律,优化公平竞争的“走出去”国际市场环境,树立中国建材企业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十一)推进秩序规范,加强风险防控
针对建材产业特点,按照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原则,定期发布更新《建材国际产能合作重点产品、技术、装备目录》,加强对建材产业境外合作方向引导。借助大型领军企业的引领、自律、带头作用和各类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协调、沟通作用,秉持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制定行规行约,加强信息互通和利益共享与协调机制。
企业应充分论证目标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全面了解相关国家投资环境、投资政策和相关技术标准,做好项目前期尽职调查、可行性研究及风险评估工作。项目合作过程中要尊重当地民风民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依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