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存在水泥用量大、水用量大、砂率大和石子用量小的“三大一小”弊病,必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如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施工生产控制等方面,通过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才能使混凝土早期裂缝减少到最低程度。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1)水泥品种宜选中、低热水泥,除冬期施工外,不选“R”水泥,宜选需水量少、泌水小的水泥,不同水泥厂、不同品种和等级的水泥不能混存、混用。
(2)掺用符合质量等级要求的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能有效降低水泥用量,抑制混凝土的收缩或延长裂缝出现的时间。
(3)粗细骨料必须严格控制含泥量。
(4)外加剂宜选用具有引气、缓凝、增塑等性能的泵送剂,通过适应性试验确定品种和掺量。一般泵送剂含气量宜在1.5%~3%,泵送剂必须和胶凝材料适应性好,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值以1h不大于30mm为宜。
(5)常温季节施工的混凝土初凝时间宜为10~12h,冬期施工时可适当提前。
二、配合比优化设计
(1)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并进行动态管理。
(2)C10~C45常规泵送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应以控制在260~450kg/m3内为宜。
(3)在确保混凝土强度和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少用水泥、多掺入掺合料,复掺效果好于单掺效果,且复掺具有互补优势,可产生叠加效应。
(4)选用低砂率、高含石量、低用水量的配合比,以减少混凝土早期裂缝,控制砂率在39%~42%间为宜。
(5)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是越大越好,普通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一般不宜大于220mm,160~180mm的坍落度为优,140~160mm和180~200mm的坍落度为良,坍落度高于220mm时,混凝土易离析、泌水,易出现早期收缩裂缝。
三、施工生产控制
(1)预拌混凝土在施工现场不能任意加水。普通泵送混凝土不是自密实混凝土,还需振捣,但不能过振、欠振和漏振,特别是不能过振,否则会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3~5cm的浮浆,等混凝土硬化后极易出现裂缝。
(2)混凝土振捣时必须快插慢拔,按振捣棒的有效半径振捣,振10~20s即可,在混凝土初凝前或接近初凝时,可进行二次振捣,以减少混凝土早期裂缝。
(3)对板面或平面较大的结构,更应做好表面处理工作,可先用长2m左右刮尺刮平,木抹子搓压或铁磙子滚压,待表面处理后立即进行保湿养护,要做到边振捣、边处理、边养护。这里的关键是要掌握好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前和延误都不行。
(4)如果混凝土表面已经出现了干缩裂缝,可采取抛石法来约束和弥合裂缝,在混凝土表面抛撒10~20mm的单粒级石子,每m2抛石3kg左右,用平板振动器稍加振动即可,消除混凝土早期裂缝很有效,也可用豆石或粗砂满铺一层来约束干缩裂缝的产生。
四、混凝土养护
相关标准、规范对混凝土早期养护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确保混凝土质量及结构耐久性的关键,也是防止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根本。目前,对预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重视程度普遍较差,施工单位往往只考虑工期,养护工作根本做不到位,致使混凝土早期裂缝时有发生,已成为一种质量通病。
1.养护要求
养护温度、湿度、龄期(时间)构成了混凝土养护的三大要素。混凝土性能的早期变化快于后期,所以加强早期养护就更加重要。
(1)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宜在5~35℃内,超过此范围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混凝土的拆模强度随气温而定,如果拆早了,混凝土达不到强度要求,就会产生裂缝。一般拆模强度达到1.2MPa的时间为:5~10℃时为60h;10~15℃时为48h;15~25℃时为36h;25℃以上时为20h左右。
(3)养护的起始时间也很重要,混凝土浇筑或表面处理完毕后,应立即进行养护,越早越好,不要等混凝土产生塑性收缩时再养护,最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养护,对于板面或平面尺寸较大的混凝土结构,保温保湿养护越早越好。据有关资料介绍,混凝土保湿养护14d比养护3d的收缩值可降低20%左右。
2.养护方法
养护方法可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的混凝土结构,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方法,并制订养护方案和措施。
(1)常温季节一般要覆盖保湿材料,然后浇水或涂刷养护液进行保湿养护。气温低于5℃时,按冬期施工要求一般采取蓄热、保温、保湿及综合蓄热法等进行养护。
(2)梁柱混凝土拆模后应立即进行覆盖,包裹塑料薄膜等进行保湿养护,剪力墙的养护可采取喷淋或挂草帘子、浇水等保湿养护。
(3)对板类混凝土结构,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用较薄的塑料膜覆盖在混凝土表面上,待混凝土表面收水后再覆盖一层塑料膜或草袋,进行浇水保湿养护,第一层的塑料薄膜要紧贴混凝土表面,这样不会出现干燥收缩的早期裂缝,混凝土表面能充分水化,也不会出现粉化、起砂现象,确保了混凝土质量。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裂缝是不难控制的,只要加强管理和质量控制,混凝土的早期塑性收缩裂缝或其他裂缝就不会出现。